3次阅读
2022-01-21 23:00:30
整形资讯
2、妇幼医学专家指出,膝内翻就是俗称的「O型腿」,一般是指双踝关节并拢时,在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两侧膝关节无法靠拢。
3、膝外翻则是俗称的「X型腿」,是指双膝关节在并拢并且伸直的情形下,两侧内踝无法靠拢。
4、若仅一条腿出现膝外翻形象,其形状如同「K」字,那便是K型腿。
5、一岁半前的婴儿期,多半的婴儿腿型都会呈现15°左右的内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尿布造成的,所以又被人称为尿布腿。
6、在一岁半左右时,幼儿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则变成了直腿。
7、两岁半至五岁时,腿型开始会出现膝外翻,表征是轻型的「X型腿」。
8、再到八岁左右,小孩的腿型基本上已经成长为成人的腿型,即5°~15°的X型膝外翻。
9、虽然此时正常腿型是5°~15°的膝外翻,但因为人体腿部肌肉凹凸有致,但在视觉效果上看就是一双美丽的直腿。
1、有数据指出,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膝内翻现象相当常见。
2、在三~四岁的孩童中,20%会有轻度膝外翻。
3、这类型的比例会下降到2%以下。
4、孩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O型腿」和「X型腿」绝大多数都能自行矫正,不太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要多注意与观察即可。
5、但若双腿的「O型腿」或「X型腿」不对称,或者角度太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龄变化的孩童,就可能属于病理性的「O型腿」或「X型腿」了。
6、骨科医师提醒,若发现孩子的腿型出现异常,就应该及时至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专业的诊断与治疗,看是否需要使用矫正器或矫正鞋来进行矫正。
7、造成O型腿的主因是缺乏维生素D吗。
8、妇幼医学专家表示,形成「O型腿」或「X型腿」最普遍的原因,其实是缺乏维生素D。
1、进而引发体内钙与磷的代谢紊乱,而产生的佝偻病表现。
2、但是「O型腿」与「X型腿」都不能算是佝偻病,只能说是维生素D摄取不足所导致的症状。
3、除了缺乏维生素D,骨骼发育不良、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肿瘤、外伤、先天异常等,都可能造成「O型腿」或「X型腿」,但这些情形都较为罕见。
4、若在经常补充维生素D的情况下仍然出现「O型腿」或「X型腿」,则会考虑应该是代谢性异常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O型腿」或「X型腿」。
5、专家也表示,多数幼儿过早学习站立或走路,因骨骼发育无法去适应运动的强度,也易造成「O型腿」或「X型腿」。
6、小孩学习单独站立的年龄不应提早于九个月时进行。
7、宝宝成长至六个月时,可适当进行撑站的练习。
8、八~九个月时,可进行扶站的练习。
1、过早的学习站立会让宝宝形成罗圈腿。
2、在宝宝更开始可以站立的时候。
3、宝妈就让宝宝多站站多走走。
4、但是过早的学习站立会让宝宝形成罗圈腿。
5、罗圈腿因为在关节没有成熟的时候过早的站立造成的膝盖不能完全并拢。
6、二是对走路的姿势有一定的影响。
7、在子宫中一直都是四肢弯曲长期保持一个姿势。
8、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会消失。
9、宝妈们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这样情况。
11、如何判断孩子的腿部是否异常。
12、在宝宝醒着的情况下,让宝宝平躺。
13、查看孩子双腿膝盖间的距离。
14、如果超过10COM就说明孩子有罗圈腿的可能。
15、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罗圈腿。
16、缺钙是可能造成孩子罗圈腿的情况。
17、这个时候宝妈要学会适当的控制孩子的站立时间。
18、这个时候孩子正在发育的关键时刻。
1、肌肉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重量。
2、所以宝妈们不必过早的操心孩子站立的事情。
3、给宝宝穿鞋也需要比较软的鞋。
4、过硬会影响孩子的下肢发育。
5、孩子在爬行的时候容易出现内八字的情况。
6、这个时候宝妈要注意调整孩子的爬行姿势。
7、可以适当的减少孩子爬行的时间。
8、学步车也容易让孩子在学习站立的时候过多的依赖胯部的力量,导致走路发育迟缓。
9、过早的走路导致孩子的爬行时间不足。
10、过早的站立易容导致孩子的腿部跟脚部的肌肉过于紧张。
11、对孩子的平衡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12、小孩患上罗圈腿,应该如何纠正。
13、让孩子平躺抓住孩子其中一条腿的大腿和小腿。
15、晚上睡觉的时候最好。
16、找一个跟孩子膝盖宽度适中的木板最好先用软布包裹住。
17、8步矫正法:多带宝宝向后倒步。
1、可以矫正宝宝的走路姿势。
2、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3、如果孩子罗圈腿严重,并且超过5岁黄金时期,需要去医院调整。
4、纠正罗圈腿,切勿使用“蜡烛包”法:“蜡烛包”是传统育儿习惯最常见的婴儿包裹方法,把刚生下的婴儿两腿伸直,两臂紧贴在身体两侧,用被单把宝宝紧紧的包裹起来,然后再在外面用一根绳子扎紧。
5、老人们认为这样不会让宝宝受凉有助保暖,可以睡得安稳不会受到惊吓,还可以防止宝宝罗圈腿的形成。
6、但其实这个非常不利于孩子生长发育,孩子哭泣时胸廓和非不能扩张,肺活量不能提高,时间长了影响肺功能。
7、也不利于孩子关节和韧带的发展,而且不经常打开,容易滋生细菌,引发皮肤感染问题。
8、纠正罗圈腿,需及时干预。
9、当发现孩子腿部异常的时候,就要及早预防,孩子5岁前是黄金矫正期。
1、人很小的时候腿就定了型。
2、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婴儿的腿是不直的,父母自然而然会觉得孩子是O形腿。
3、其实O形腿也被称为罗圈腿,父母发现后自然是急于为孩子纠正。
4、2岁儿童o型腿怎么矫正。
5、O型腿不仅影响健康也影响身形,几乎每个儿童都有这种现象,O型腿指的是双侧对称的膝内翻,因为婴儿的小腿通常又短又胖,所以内翻的幅度会更明显。
6、而这种程度的膝内翻,当孩子走路时会感觉更像O型腿,家长不必担心。
7、对于2岁以下的婴儿,如果患有病理性O型腿,家长需要迅速找出原因,改变饮食习惯,多吃钙质食物,补充维生素D,晒太阳都有助于钙吸收,这些都是有助于改善O型腿的有效方式。
8、如果腿太弯,考虑需要手术矫正。
9、当宝宝还小的时候,只要没有病态的O型腿,父母仔细观察,注意纠正,就能恢复正常,不必太担心。
1、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型的一种戏称。
2、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型造成的,医学上又称为膝内翻。
3、外八字腿又称“X型腿”,医学上称之为膝外翻,是常见的腿部畸形之一。
4、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外观很容易辨别,两脚并拢后两腿之间呈现O形空隙,症状越明显,两腿之间呈现空隙越大。
5、如果得了这种下肢畸形,在孩子长大后,不仅失去了体型美,行走不利,有时还会影响参军、工作等等。
6、形成罗圈腿一般有两种原因:佝偻病和不良生活习惯。
7、因此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8、幼儿时患佝偻病,形形色色的佝偻病骨骼变形。
9、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
10、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
1、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脱钙。
2、运动、坐姿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
3、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
4、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
5、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
6、怎么知道宝宝得了罗圈腿。
7、应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
8、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9、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
10、在双足跟、双足掌并拢,放松双腿直立,如两膝存在距离,就说明是有罗圈腿了。
1、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判断罗圈腿的轻重程度。
2、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罗圈腿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3、常态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时,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4、主动膝距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部靠拢、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5、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的属Ⅰ度。
6、常态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的属Ⅱ度。
7、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的属Ⅳ度。
8、先以脚跟为轴,做脚尖外展和内旋运动。
9、坐在椅子上,尽力用小腿夹住书,坚持一定时间。
10、如果用橡皮带将两膝捆住做,效果更加显著。
11、跪坐在腿上,塌腰,两脚慢慢向外向前移动,腰部随之也逐渐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