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阅读
2022-01-04 00:01:47
整形常识
2、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腿直。
3、所以我们就着重来讲讲如何拥有笔直的大长腿。
4、俗称罗圈腿,在医学上又叫「膝内翻」。
5、生理性的居多,很多是过去常见的佝偻病后遗症,也有遗传或肿瘤等情况,这类都属于病理性的。
7、我们今天要谈的O形腿,大多是由日常的不正常走路、站立姿势造成的。
8、站立时,长期使用将重量全部压在一条腿上的「稍息」姿势,还有穿高跟鞋、走路外八字脚,或者跪坐、盘坐等,也比较容易造成O形腿。
9、很多人觉得叉着腿走路酷酷的,走着走着就变成了O形腿,还有日本妹子很多都有轻微的O形腿,比如新垣结衣。
10、男同学爱踢足球,也很容易造成O形腿,也就是常说的罗圈腿。
1、请先将双腿合并,自然站直,主要观察自己的脚踝和膝盖。
2、如果在这种站姿下,踝关节内侧和膝关节内侧能相互靠拢、接触,就是正常的身姿,没有腿形问题。
3、如果是踝关节靠拢在一起,而膝关节中间不能靠拢,双膝向外张,则很可能是O形腿。
4、正常情况下,双腿可以将行动、跑跳形成的冲击,平均分布于膝关节整体。
5、但是O形腿由于股骨外侧的旋转,很容易将压力集中于膝盖内侧,从而形成膝关节疼痛或者关节炎。
6、膝内翻组比正常组具有更高的膝关节炎发病率。
7、仔细分析O形腿,和其他的体态问题一样,很多情况下依旧是由肌力不平衡导致的。
8、其中不少人是由长期的不正常坐姿,导致臀中肌和梨状肌僵硬收缩,而大腿内侧肌群松弛无力,最后内外一拉拽,渐渐形成了O形腿。
1、这一点对于经常久坐不动的白领女性更重要,如果……。
2、调整走路姿态、站姿以及坐姿。
3、走路要均匀受力,站立的时候也要身体直立,收腹直腰,两眼平视前方,要站出来一种“天下老娘最美”的气势。
4、你有没有发现你的鞋子会有一侧磨损的比另一侧更快,这也是O型腿导致的,如果你是比较轻微的O型腿,可以试试矫正鞋垫,矫正鞋垫是外侧高、内侧低,在行走、站立时,可以给小腿一个向外旋转的力量。
6、但如果你比较严重,就不推荐使用啦~。
7、O型腿髋部的肌群紧张,要先进行放松。
8、背部要注意挺直,腹部收紧。
9、不过觉得没有什么感觉,可以改成直腿拉伸。
10、加强下腹肌肉力量和盆骨稳定。
11、做这个动作尽量腿部发力,不要脖子用力(做过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啦~),放下的时候也要控制力量,不要一下就“摔”下来。
1、这三步下来,一般都有有明显改善,如没变化,可能成因会更复杂。
2、怎么判断是不是真正的o型腿。
3、医学上称为”膝内翻”。
4、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表现的畸形疾病。
5、O型腿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性和婴幼儿时期疾病因素造成,大多属于骨质改变性O型腿。
6、而后天因素最常见的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姿势导致,多属于软组织失衡性O型腿。
7、其次是类遗传因素,父母有O型腿,孩子在学习走路习惯模仿行为,也会导致O型腿,这个也属于软组织失衡性O型腿。
8、成年后,能否通过锻炼矫正。
9、最常见的软组织失衡为主的O型腿该如何矫正。
10、软组织按紧张的程度由轻到重可以分为:痉挛、挛缩、硬化、钙化、骨化。
1、但是成年人O型腿大多数失衡的软组织呈现的是一种挛缩的状态,挛缩的状态就好比是一块牛板筋。
2、吃过牛板筋的朋友应该知道牛板筋是很有韧性的,你可以尝试用力去拉它,是很难被拉长的。
3、所以单纯的靠运动拉伸是很难延长挛缩的软组织。
5、靠针刀松解这部分已经挛缩的软组织(针刀松解损伤小、恢复快并且没有疤痕)。
6、对紧张挛缩的软组织松解延长,对松弛无力的软组织可以刺激激活帮助修复。
7、对薄弱肌群进行力量训练,以建立起新的平衡,以此来矫正软组织失衡为主的O型腿。
8、O型腿的矫正可以按照以下方法来进行。
9、趴下,脚踝中间夹住一个东西,臀部用力,让膝盖离地,注意收着肚子不要让腰太酸。
10、做臀桥,到最高点做单侧大腿外旋,两边交替15次做3组。
1、另一种情况的o型腿矫正。
2、前脚弯曲,脚尖回勾,骨盆摆正,后面的腿尽量向后伸直,让臀部有拉伸感。
3、如果要增加强度可以趴下去,每侧30秒共3组。
4、屈髋屈膝,膝盖中间夹住一个东西,注意脚趾和脚掌踩住地,小幅度的横着走。
5、左右各15步算1组,做三组。
6、如何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
7、双腿并拢膝部无缝隙或略有缝隙,从膝盖内侧最高点到小腿肚内侧最高点做一条直线,直线到小腿内侧的距离小于0.5cm,为正常腿型。
8、轻度O型腿:双腿并拢膝部无缝隙或略有缝隙,从膝盖内侧最高点到小腿肚内侧最高点做一条直线,直线到小腿内侧的距离在大于等于0.5cm小于等于1cm,为轻度O型腿。
9、中度O型腿:双腿并拢膝部无缝隙或略有缝隙,从膝盖内侧最高点到小腿肚内侧最高点做一条直线,直线到小腿内侧的距离1cm—1.5cm之间,为中度O型腿。
1、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
2、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
3、O型腿是长期的肌肉力量失衡而导致关节发生移位或导致两个膝关节之间产生间隙的现象。
4、不但影响现在人的外在形象与自信心,而且会影响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和肌肉受力不均衡。
6、缺钙和遗传是O型腿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等后天形成的不良姿态。
7、后天形成的O型腿具有可塑性。
8、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
1、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
2、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即O型腿。
3、为什么普遍认为O型腿就是骨头弯了。
4、认为O型腿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
5、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
7、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
8、由于腿内侧肌肉少,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
9、外侧肌肉多,就显得胯宽,下肢臃肿、腿短,上下不协调。
10、那么如何判断我们是否是O型腿呢。
11、下面是常见的3种自我测试方法: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两足并拢。
12、常态膝距:两足踝部靠拢、双腿和膝关节放松,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1、中度在3~10cm之间。
2、主动膝距:腿部和膝关节向内用力并拢,双膝关节内侧的距离。
3、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4、Q角:采用解剖学体位,以髂前上棘为起点向膝盖中点做一条垂线,以髂前上棘为起点向地面再做一条垂线,两条垂线之间的夹角称为Q角,Q角大于15°为O型腿。
5、如果出现O型腿怎么矫正呢。
6、锻炼大腿内侧力量。
7、O型腿通常大腿外侧肌肉过紧,应放松,而内侧需要加强,解决大腿内外侧肌力不均衡改善大腿内收、内旋肌群的肌力不足的问题,使大腿恢复到正确的位置。
8、近代研究证明健康的肌肉是身体核心的收缩先于四肢的运动,激活较慢参与运动的核心肌群,可以缓解腰背疼痛和稳定身体姿态。
9、通过加强人体的核心肌肉练习可以使全身的肌肉达到平衡,提高人体的腰椎、骨盆、胸椎及颈椎的稳定能力,改善身体重心的调节能力,达到巩固O型腿矫正效果。
1、核心力量训练如下链接:。
2、核心力量训练,不只有平板支撑。
3、大腿肌肉筋膜的自我放松。
4、O型腿通常大腿外侧肌肉过紧,应放松,由于现在的生活及工作大多长期处于坐姿,髋屈肌群长期处于缩短的状态,有针对性的拉伸过紧的肌肉,矫正骨盆的平衡性。
5、泡沫轴放松大腿外侧(髂胫束)。
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条完全相同的O型腿。
7、所以想要矫正O型腿,我的建议是,先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O型腿,再谈矫正方式。
8、O型腿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是遗传性和婴幼儿时期疾病因素造成,大多属于骨质改变性O型腿。
9、而后天因素最常见的就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姿势导致,多属于软组织失衡性O型腿。
10、其次是类遗传因素,父母有O型腿,孩子在学习走路习惯模仿行为,也会导致O型腿,这个也属于软组织失衡性O型腿。